不知道从何时起,一件商品如衣服、鞋、包之类,在被冠以“手工制作”之后,价格便会“与众不同”。烟斗也是如此,当你开始接触烟斗,斗店的老板或者网络销售客服,最常强调的一句话是:“这支可是手工斗,不是机制斗哦”。斗客藏家们向外人介绍其藏品时,也会说:“这支是某某大师精制的手工斗,看这线条,看这花纹;哦,那一支啊,是工厂机制斗的....”。
看来,在烟斗文化圈的语境下,手工斗与机制斗的分类法是深入人心的,可是这种区分真的准确吗?
非常遗憾,手工与机制并不是区分烟斗的好标准。
纵观当今世界,即使如顶级的大师工匠,倘若弃用电动机械,纯用双手或是简单的手工工具,想做成一支外观精美,烟道顺畅,尺寸正确、配合严整的烟斗,都会变得异常困难,耗时费力甚至是毫无意义;同样即使是拥有高度自动化CNC的烟斗制作工厂,某些重要的生产工序仍然依赖熟练工人使用双手和手工工具进行制作。因此,可以“抬杠”地说,当今制作的烟斗都既是手工的,又是机制的,用手工—机制标准划分只会得出模糊的界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以手工和机制来划分烟斗,有没有更好的区分方法?
有,我们先需要了解一支烟斗的基本制作流程和工序:选料选型、切割粗制、草膛与风路钻取、烟嘴车削、烟道钻取、整体组装、精细磨制、表面处理、抛光上蜡等。这些步骤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却存在着根本不同。
以生产组织形式否存在“分工协作”为标准,可以重新区分烟斗。
如果所有烟斗制作的工序流程从头到尾都是由一个人完成,可称为唯一斗师烟斗或独立斗师烟斗。这类烟斗的特点是:斗师工匠能够根据每块材料特性,在制作环节上自行把控,不断微调,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品质。如果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制作的烟斗,可以称其为流水线烟斗或者产业化烟斗。这类生产规模一定是大于唯一斗师的,需要一定的工作空间和工人数量,采用机械流水线或者人工流水线来大量的生产一种或几种斗型,将整个工艺流程划分数段,由不同的人来负责,各司其职,对本环节工艺非常精通,但难以独立制作一支烟斗。
下面有两种情况可以思考判断一下:
(1)如果一个工厂(工作室)里面有数名不同的工匠,从头到尾各自完成各自的烟斗,但同数于一个品牌,这应归属于哪一类?
(2)如果一个独立斗师雇佣或委托他人完成部分工作,尤其是其批量化生产的烟斗,那么这又属于哪一类?
欢迎评论,转载需同意并注明出处,版权归lzspipes.com所有。